顺天杂谈

打望公共环境前言

打望公共环境前言

        在中国式环境管理中,除了家居环境、办公环境,还有个人环境和公共环境。这里的公共环境是指街道、广场、商圈、学校、酒店等各类公共建筑,它是我们的生存空间、活动场所、视觉感观。其位置、形态、大小、颜色、名称等对人们影响非常之大。

      曾经,有人对世界各地的公共环境进行评价,前三甲是中国、欧洲、伊斯兰。可能有人会说,美国的公共环境不好吗,世界第一强国,公共环境大气、方便、现代,特别是纽约中央公园堪称世界环境管理之典范。

      其实,美国建国的历史不到250年,其环境管理如何,还需时间检验。如果,世界各地的公共环境管理是在做算术, 美国50个州全是做“加法”得来的,它下一步会做什么运算,不用想都知道。所谓“天下大事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从风水的角度讲,美国将在2024-2043年间做“减法”,到时美国是否还存在都是一个问题。说实话,世界上如果没有美国真不好玩。那时,中国是老大却很累,独孤求败不是一种好的感觉,任正非将全球最先进的五G技术分享出来,在5G的山顶上罢一张桌子,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聚到一起才好玩。美国是一个难得的对手,真希望多一点时间陪我们。

      中国之所以在环境管理上首屈一指,原因是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和独步天下的管理成果。因为,中国人所管理的环境,自“五帝”初定,秦汉确立,上下五千年一脉相传。虽也有大小不一的变化,但从未丢失,中国人的环境一直掌管在自己手里。那些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巴比伦、埃及、印度,虽然其环境还在,但主人早已不知所终,管理者已更换了几轮。

      环境是有中心的周围,它包括自然环境、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。我们探讨的重点是人工环境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,及城市建设,功能打造,环境设计等问题,是站在中国式环境管理的角度来品读它们。以更好地审视其成败得失,从而促进公共环境管理。

      所谓“中国式”,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定义是:“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”,因此,凡是有中国人的环境,就一定会产生中国式环境管理,它与中国历史一样,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

一、自然孕育

     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,中国式环境管理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,它源于向自然学习,源于神话传说,源于经验总结。

1、最根本的环境管理---盘古开天

      没有盘古开天,一切环境管理都无从谈起。盘古带给我们的启发,真是开天辟地第一人。

      盘古“龙首蛇身”天生异相,说明特殊的环境需要特殊的人来造就。据说它身处“漆黑一团的大鸡蛋里”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觉,醒来发现“四周到处黑糊糊的”,身不能立,眼不能看,心情十分不爽。这样的环境怎么生存,于是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黑暗劈去。正是这一斧,奠定了中华民族勇于创新,敢为天下先,善于利用工具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。

      盘古开天辟地后,其左眼变成了太阳,右眼变成了月亮;手足和身躯,变成了大地和高山;血液变成江河。整个身躯化为了天地自然。于是,我们有了人与天地自然相对应的“天人合一”观;有了日月、天地、山川等各类阴阳对应的概念;有了万物有灵的认识;有了万变不离其中的思想。


2、 最根本的环境管理---盘古开天

      女娲补天的故事见诸《史记》、《淮南子》等,其“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”或“共工被祝融打败,撞倒不周山,导致天塌陷”等。说明我们的环境是有天灾人祸的,同时,也存在消灾解难的人。

      女娲为什么非得炼五色石补天,这是环境管理中的最基本的要求,主客相融,完美无缺。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星,只有五色石,才能与之同气相求。通过冶炼才能与天无缝连接,补天如初。为什么要“断鳌足以立四极”,这是环境管理中对外观的要求,“喝形取象” 形态对应。鳌背圆而有纹似天,足粗大有力象地,其顶天立地正好因应天圆地方,故非鳌足不能支撑天地。


3、最原始的环境管理—-树上建房

      在中国历史上记录的最早的环境管理是人类的家居环境,是“有巢氏”将房子盖在树上,才让人们度过了危险期得以生存绵延。正是这次环境管理,定位了环境管理的目的:趋吉避凶。

      这次环境管理意义重大,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专门作了评介:“上古之世,人民少而禽兽众,人民不胜禽兽虫蛇。有圣人作,构木为巢以避群害,而民悦之,使王天下,号曰有巢氏。”


4、最豪迈的环境管理—-愚公移山

      在中国人的神话传说中,有愚公移山的故事,就注定了中国人的环境管理是迎难而上,脚踏实地,不躲避困难,不投机取巧。同时,拥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必胜的信念。

      愚公移山给我们环境管理的启发是,精神能量和物质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,当精神力量足够强大,它就能转换成物质力量。正如故事中说的,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,命令大力神背走了两座大山,从此,高山变通途。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,人力不够,可以借神力。


5、最有效的环境管理---大禹治水

      大禹治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,大禹总结了前人的治水经验并加以创新,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环境管理的启示。

      大禹因势利导,将百川引入大海,这是治水成功的根本原因。它启示我们环境管理要顺其自然。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得到神龟“河出图”的启发,根据山川地理,将中国分为九州,找到源头和归属,统筹安排。这个启示叫环境管理要有总体规划。大禹在治水的同时,疏通河道,平整良田,使大量的荒山变成了肥沃的土地。这个启示叫环境管理可一举多得。


二、不变法则

      人类的历史,其实就是环境改善的过程。当中国历史走到春秋战国时,产生了诸子百家思想,这些思想经过稷下学宫的交流争鸣已然成熟。《易经》、《老子》等各家经典纷纷呈现,中华文明的基本格局就此奠定,中国式环境管理的思想在此形成。

1、中国式环境管理的目的

      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环境管理如盘古开天、后羿射日、精卫填海,或现实中的环境管理如大禹治水、盘庚迁都、孟母三迁等都是为了这四个字:趋吉避凶。为了改善环境,满足需求,避免凶事,防止灾害。一切环境管理离开趋吉避凶,就缺少原动力,也没有意义。

2、中国式环境管理的体系

      中国式环境管理的思想体系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。具体来讲可用1-5个字来概括。一曰“道”,二曰“中庸”,三曰“天地人”,四曰“象数理占”,五曰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

      “道”是事物的规律本原,也是环境管理的初心。《易经》对道的解释是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并提出了有天道“阴与阳”,有地道“柔与刚”,有人道“仁与义”。

      “中庸”是对道的合理运用。是对环境管理中的虚实、大小、方圆等关系拿捏到最佳状态,恰到好处。

      “天地人”是道的存在环境。是环境管理中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三者的统一。为什么我们要择吉,就是在天地人三者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切入点,以达到“和”的目的。

      “象数理占”是认识道的路径,也是《易经》的思维方法。在环境管理中“象”是从环境的外观形态上认识道;“数”是从环境的数字关系上认识道;“理”是从环境的价值理念上认识道;“占”是用占卜问神的方式认识道,“占”其实就是判断或决策,也可用经验积累、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实现。

      “仁义礼智信”是求道的资格,是人需遵循的“五常”也是环境的德行。人是活动的房子,房子是不动的人。环境与人都有精气神,这“五常”就是评判的一个标准,同时,在环境管理中它分别代表五种形态,五种颜色、五行关系等。

      显然,中国式环境管理是以道为核心,其实,在中国人看来,人生也是以道为核心,人生就是求道的过程。所以,孔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。中国式环境管理的过程,也就是知道、合道、修道、悟道、得道的过程。

3、中国式环境管理的原则

      在环境管理中要达到目的,必须在环境管理中做到:合道、合理、合用,这是中国式环境管理的原则。也是评判环境管理的标准。大禹治水为什么取得成功,原因是它改堵为疏,合道;一举多得,合理;划分九洲,合用。

      最近,重庆朝天门广场边的来福士开业,人们对其看法仍然如初褒贬不一。其实,用中国式环境管理的原则来看,明显是不合道。朝天门是重庆的象征和风水宝地,理应为重庆人民共同享有,最好是由政府来打造成公共环境,不能用钱多钱少来确定对它的占用。

4、中国式环境管理的特色

     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,最大格局是“天人合一”,即人与天是一个整体,人是一个小天,天是一个大人。“盘古开天”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一启示。因此,中国式环境管理的特色就是“天人合一”。

      有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环境就被看成是一个整体,每一个建筑都不会孤独,建筑与环境的融合,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就成了环境管理的必然追求。建筑物的形态可以取像任何事物,使我们的环境与自然一样,栩栩如生,丰富多彩。

5、中国式环境管理的方法

      中国式环境管理的方法就是风水,中国人在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就是用风水来解决。风水是趋吉避凶的时空管理学。趋吉避凶是目的,时间和空间是对象,管理是手段。

      我国现存有不少百年,甚至上千年的古建筑,当时人们是怎样管理这些环境的呢,答曰:它们是风水学、土木学、园林学的完美结合。风水学负责理念设计,土木学负责实施构建,园林学负责环境美化。至今,这三者的结合依然不失为建筑的最佳选择。

三、铸就辉煌

      今天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故宫、平遥、孔府等这些伟大的建筑,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式环境管理。重庆九开八闭的老城门也是中国式环境管理的杰作。现以都江堰为例,说明中国式环境管理的大用。

      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,虽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,仍不忘初心地坚守着“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”的信念。每天引水分流,灌溉良田。同时,喜迎四方游客观瞻,笑纳古今雅士评说。《史记》曰:“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,时无荒年,谓之天府”。何以如此潇洒,点赞不绝,原因如下:


1.趋吉避凶目的明确

      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,原因不外灌溉良田,旱涝保收,控制水流,防止洪灾,及“备战备荒”,也就是趋吉避凶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,有此想法,真可谓是愚公移山的精神。若不是秦始皇拥有统一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,今天,不可能看到都江堰。

2. 阴阳之道合理运用  

      都江堰无疑是一个合道、合理、合用的工程。在阴阳的拿捏上,开山用“火烧水浇”是为火水对应;修分水坝将岷江分为外江内江,开宝瓶口留离堆,使山形成主体客体;命名离堆,离为离卦,五行为火,形成水火既济卦。水下立石人、石马,水上见鱼嘴、金堤,形成显隐同存的对应关系,这些都是道的显现,阴阳的互动。

3. 万物有灵喝形取象

      在都江堰的引水工程中,李冰郡守采用中流作堰,在岷江中用石块砌成鱼头状,号分水鱼嘴,给环境赋予生命,增加灵气。将出水处定为瓶口,号宝瓶口,让所引之水赋有能量,大小可控。把都江堰的河堤叫“金刚堤”,简称“金堤”。让堤坝坚如金刚,不会决堤。金能生水,让都江堰永不枯竭。

4. 象数理占天人合一

      都江堰的设计在取“象”上随处可见,如在进水口立三个石人在水中,以掌控水位。水竭不至足,否则水量不够,盛不没肩,否则水多有危险。分水鱼嘴,宝瓶口等都是《易经》的象思维。都江堰在选“数”上也十分考究,为什么是三个石人,因为三人成家,可以传承,能生生不息。为什么打五头石犀牛作为镇水神兽,因为,大地有五方,东南西北中。在“理”上都江堰更是不凡,将“飞沙堰”溢洪道修为弯道,用流水自动冲走泥石。在“占”上,都江堰水下的石马、石犀、石人都是占测水量的工具。

      不仅如此,它们还是天人合一的象征。《易》曰:“乾为马”,象征天;“坤为牛”,象征地。李冰郡守在水下安放这些石马、石犀、石人是在水下呈现天地人的格局,以应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5.物力神力才是合力

      都江堰对水力的运用堪称经典,无论水大水小都没有问题。但这不是它用力的全部,它还有一股强大力量:心力或者叫神力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 为什么在宝瓶口有“离堆”,有人说那是因为离开了母山,故名“离堆”。其实,定名“离堆”的本质是为了形成“水火既济”卦,以寓示成功,是一股心力。因为八卦的作用是“通神明之德”,所以,也称神力。水里的“石马”、“石犀”,除了测量水位,也有心力的作用。“石犀”在前,“石马”在后,形成“地天泰”卦,祈求风调雨顺。把“石犀”埋在成都平原的沼泽里,形成“泽地萃”卦,祈求兴旺发达。同时,“石犀”作为“镇水神兽”,埋在地里“阴守”,也是心力或神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9年9月24日


渝ICP备2023008520号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37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