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天杂谈

民族精神与中国环境

民族精神与中国环境

     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,有人说是爱国、感恩、勤劳、互助、开放、进取、创新、包容、谦虚、务实等等,似乎人类一切美好品质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。如果,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建国7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来看,没有这样的精神真还不可能。但问题的回答不能“散打”。于是,有学者总结为:“天人合一的宇宙观、协和万邦的世界观、自强不息的价值观、忠孝节义的人生观”。“四观”让每个中国人倍感亲切,认可度很高。若再精要,《易经》中象征天地精神的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更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。


      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的遗传基因,价值认同,集体人格,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。我一直在想,为什么中华民族会有这样的民族精神,思考的结果是自然孕育,环境决定。现用三点以为说明。

一、开天辟地我创造

      中国人认为天地是我家祖先盘古创建的,是他用大斧子劈开了混沌,并化为天地自然,没有他就没有天地;人类也是我家祖先女娲创造的,是她用泥土造出了人,没有女娲就没有人类。所以,但凡天地人类的事都是我家的事。


      当天塌地陷时,我们就得去管。所以,女娲要去补天。洪水泛滥时,大禹要去治水。十个太阳烤得人心烦时,后羿就得去射日。

      中华民族从来就认为天人可以合一,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,皇帝自称“天子”,民众骨子里都有天下情怀。所以要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,讲究天时、地利、人和;认同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一个如此亲近天地的民族,自然就会浸润天地的精神。

二、法天象地我长成

      自从中国人的祖先来到地球上,犹如家里有了孩子,求知学习便成为重要事情。先人是如何学习的呢,三个字“天垂象”,就是向天地自然学习。按《易经》的说法: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。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意思是我家祖先最早的学习成绩单是发明八卦,接通了天地能量,参悟到了天地自然规律。纵观世界,没有看到当时还有哪位同学交出了更好的答卷。

      放眼我们的环境,可用“三龙护二水”来概括。三龙是指黄河以北的山脉,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中部山脉,长江以南的山脉。二水是指长河与黄河。生活在如此山高水长的环境里,人们的追求自然象山一样高远,心胸象水一样辽阔。因此,我们祖先一直把长江黄河及身边的一切河流视为纽带,要让上下游民众只能听从一个口令,象阅兵一样齐步走,以确保同亨母亲河、共饮长江水。否则,争论不休,战争不断,哪有安宁生活。


      为了在广袤的土地上和谐共生,先贤提出了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大同社会”的构想,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思想基础。所以,历史无论如何发展,也无论分分合合,国家统一,协和万邦,厚德载物,始终是社会的主旋律。

三、五方居中我为尊

      曾经到河南登封告成参观“周公测景台”,了解到当时周公为了寻找天下的中心,在这里建了一个天文台,以“测土深,正日景,求地中,验四时”。周公认为,天上的北极星是众星之王,位于天的中央,地上的王城亦如天下的北极星,应居地上的中央。于是,他开始寻找这个中央。经他寻找和测定,认为当时的阳城,即今登封告成为“天下之中”。找到了天下之中,居中之国的概念由此诞生。“何尊”铭文“宅兹中国”就证明了当时已有“中国”之说。


      当然,天下之中是否在河南告成可以探讨。那个时候,已有昆仑山为天下之中的说法,但不可能在那里建都呀。从当时的认知和社会发展情况来看,将河南告成定为天下之中已很准确了。就现在来看,通过“GIS技术”天下之中,也就是欧亚大陆之中在新疆塔城托里县老风口。天下之中没有跑出中国,真应该为周公点一个大大的赞。

      既然是居中之国,就要面对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方位的国家,居中之国与四方之国是什么关系,这是居中者必须思考的问题。于是,“和”、“中庸”、“协和万邦”、“大同世界”等“处中方略”先后成为我们民族的共识。


      居中就是通往四方的桥梁,连接四方的纽带,这是我们的职责。居中必须具备心存四方的格局、平衡四方的谋略、引领四方的能量,这是我们的使命。当我们架起桥梁,做好纽带我们就称职就强大,比如汉朝。当我们闭关锁国,无视它国我们就失职就弱小,比如清朝。

      翻开世界历史,一些民族认为太阳、月亮都是它家的,人也是它家的神创造的。所以,其宗教喜欢传“福音”,其政府喜欢搞“普世”。其实,这是西方海洋文明喜“动”的遗传。人类文明走到今天,已明显呈现出两大分工,那就是东方为道,西方为术。以道御术,以术载道,将是人类的未来。我们已“天下之理得,而成位乎其中”,只要不忘初心,坚守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民族精神,担当好我们的职责和使命,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。


渝ICP备2023008520号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37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