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天杂谈

建议将重庆打造成为“公园之都”

建议将重庆打造成为“公园之都”

      重庆人向外地朋友介绍重庆时,最喜欢用“三美”---美食、美景、美女。不管外地朋友是否接受和认同,总会得意地把火锅是怎么来的、小面如何爱欢迎、江湖菜有什么特点说一遍。还会对如何看“山城夜景”,为什么重庆会出美女,滔滔不绝的一顿输出。同时,还会自豪地介绍“两都”,即“桥都”、“陪都”是怎么回事。之后,就会有些零乱,什么“两江四岸”、“码头文化”、“红色文化”等等。

      其实,重庆作为“网红城市”还差一个爆发内容,那就是养在深宫,蓄势已久的“公园之都”。如果,打出这张明片。一定让人点头称赞,不服不行。为什么,讲三点。

      第一,有基础。重庆有远近闻名的“中央公园”,它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心公园,当重庆祭出“公园之都”时,让人很难撼动,完全镇得住、立得起。

      第二,有潜质。重庆有很多“空壳公园”,只有公园环境,没有主题内容,让人觉得“没得看事”、“缺乏耍头”。若把这些公园装进适当内容,配套相应改造,完全可以成为著名公园。

      第三,有需求。重庆每到节假日,那些“网红打卡地”,就是人潮涌动,水泄不通。虽说这是人气很旺的好事,重庆人也愿意腾出空间留给游客,但毕竟还是有安全隐患。必须增加好耍的地方,稀释人流。

      所以,重庆急需打造“公园之都”,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,扩大文旅空间。方法很简单,这里有三条建议。

      其一,改头换面 升级环境 

      把一些“街”“道”更名为“公园”,同时,配套内容,升级环境,做到名符其实,名正言顺。如,把“南山火锅一条街”更名为“南山火锅公园”;把“解放碑好吃街”更名为解放碑好吃公园”;把“重庆民国街”更名为“重庆民国公园”;把“山城步道”更名为“山城步道公园”等。一些类似的环境,条件具备的地方,统统叫“公园”。

      其二,统一布局 整体打造

      公园打造可分“地方人文公园”和“国家人文公园”。“地方人文公园”是打造重庆地方特色的公园,如上面提到的“火锅公园”、“民国公园”。还可打造“巴人公园”、“神女公园”、“巫文化公园”、“夜景公园”、“码头公园”、“雄起公园”、“言子公园”等。

      “国家人文公园”是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的公园,如节假日类的“春节、中秋、端午、国庆”公园等;国学经典类的“《易经》、《四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”公园等;生活类的“蒙学、忠孝、武术、爱情、健康”公园等;人生追求类的“立志、理想、君子、英雄、名人”公园等。还可以打造闲情逸致类的“琴棋、书画、诗词、钓鱼、运动”公园等。

重庆本来就有不少著名的公园,如还能统筹建设一批各种主题的公园,就能在公园的质和量上获得突破,公园江湖的地位必然徒增。

      其三,空壳公园 注入主题 

      有了总体规划和建设,再把重庆现有的无主题公园,酌情确定名称内容,制定运行规则,就能让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园的升级改造中,在短时间就能涌现出不少富有魅力的主题公园。从而,一举拿下“公园之都”的美誉,让重庆成为一个更有价值、更有文化、更有意义的地方。

      如此,重庆将会公园遍布,摇身成公园城市。这时,重庆人在向外地朋友介绍重庆时,就可以说,重庆是一个“三美都市”或曰“三美三都”。其中“三都”就是“抗战之都”、“桥梁之都”、“公园之都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4年1月14日



渝ICP备2023008520号 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374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