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《易经》
浅谈《易 经》
陈 传 渝
今年初,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演讲时,高悬在他身后的清华校训: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格外引人注目。这八个大字的来源,就是《易经》中“乾”、“坤”两卦的“象”辞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;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
一说到《易经》,很多人都觉得神秘莫测,马上联想到“占卦”、“算命”。其实,《易经》千古不磨,不是因为它能“占卦”、“算命”,而是它对天、地、人三者的认识中所体现出的大智大慧。所以,自从《易经》成书后,对它的赞誉就从未间断过,什么“群经之首”、“大道之源”、“经邦济世的宝典”、“东方文化之活水源头”、“宇宙代数学”、 “打开宇宙迷宫的金钥匙”等等,举不胜举。同时,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,历代都有著名的习《易》专家,如郭沫若、高亨、王夫之、刘基、李光地、周敦颐、朱熹、邵雍、王安石、陈抟、孔颖达等等,数不胜数。特别是圣人孔子,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,也是一位易学家,据史书记载:“夫子老而好《易》,居则在席,行则在橐”、“五十以学《易》,韦编三绝”。 这是圣人留给我们的习《易》故事,孔子五十岁时开始学习《周易》,睡觉时《周易》在席旁,行走时《周易》在口袋里。他反复读《周易》,其串书的牛皮断过三次。春秋时,因没有纸,当时的“书“就是将字写(或刻)在竹简上,用牛皮串编成册子,韦即牛皮,韦编就是用牛皮串的竹简,三绝就是断了三次。可见孔子,读易之勤,功夫之深。
《易经》为何有如此魅力,这般殊荣?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?
一《易经》的含义及其作者
我们现在说的《易经》,是指《周易》和《易传》(“经”和“传”)的统称。对“周易”一词的解释,历来众说纷纭,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:一种认为《周易》是一部讲变化的书,其英文书名“The Book of Chang”就是取此义;另一种认为《周易》是周代占筮的书。具体地说,“周”字,有两方面的含义:其一是指周全、普遍,即易道广大,无所不包。其二指是周朝的代号,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,如《周礼》、《周语》等。“易”字也有两方面的含义:其一是所谓的 “一易三义”,即易是指:变易(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变化的)、简易(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简单的)、不易(万事万物的规律是不变的)。其二是指古代占卜之书的代名词,即占卜的书通称为“易”,如在《周易》之前,还有夏朝的《连山》易和殷朝的《归藏》易,它们都是占卜的书,但这两种易,因时间久远,现已无详细记载了。
《易传》是解说《周易》最权威、最精辟的文章,它共有七部十篇,因此《易传》又叫十翼。
《易经》的作者,按其传统的说法,就是所谓的“人更三圣”,即《易经》是伏羲、文王、孔子三个圣人完成的。由伏羲发明八卦,文王演出六十四卦和卦爻辞,孔子作《易传》。
《周易》被称为《易经》始于汉代。当时,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,采纳了董仲舒“独尊儒术”的建议,把儒家的著作《周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等奉为经典,这样《周易》和《易传》就被称为《易经》。此后,《周易》、《易经》、《易》三个名称混合使用,但均是指同一概念。
二《易经》的性质
《易经》从它的作用看它具有两重性质,其一,它起源于占卜,书中颇多“吉、凶、悔、利”之辞,所以它当然具有占卜的性质;其二,就是它“一阴一阳,谓之道”的哲学性质。
从《周易》产生以及早期应用看,它是一部占卜的书。在三千年前,由于生
产力低下,科学不发达,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、社会现象,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,因而产生了对“神”的崇拜,认为“神”支配着世界上的一切。当人们屡遭意外的天灾人祸打击后,就萌发出借助于“神”意,预知其祸福,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。于是,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许多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。当时文王被囚在纣王的监狱里,无事可做,整天琢磨,于是演出了六十四卦,演出的卦除了体现文王对世界的认识外,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对生产、生活、军事活动等预知吉凶的要求。
但是,到了汉朝以后,《周易》的性质有所变化,原因之一是,当时的易学家们,对原有的占卜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革,创立了新的占卜法,这种方法更实用简便,对《周易》经文的依赖性不是太强。之后发明的各种占卜法、预测法,如“八字”、“奇门遁甲”、“紫微斗数”等等都不直接依据《周易》的经文,只是利用其八卦符号和阴阳五行等观点作为理论依据。原因之二是,《易传》对《周易》的解释中,所包含深刻、广博的人生哲理和自然法则已使《周易》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。也正是这个原因,《周易》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,由原来占卜之书,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、修身养性的哲学书,并被冠以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。
三《易经》的组成
《易经》是由“经”和“传”两部份组成的,“经”主要是由六十四卦和体现这些卦寓意的卦爻辞所组成;“传”是由《系辞传》上下、《彖传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文言传》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和《杂卦传》共十篇组成。
- 六十四卦的组成:
“经”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30卦,下篇 34卦,共 64卦,每一卦由六爻组成,共 384爻。爻是组成八卦的横道符号,它分为阳爻“—”和阴爻“- -”两种。郭沫若认为,阳爻和阴爻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生死器,是古人对生殖器崇拜的象征。用三个爻可组成一个基本卦,或曰经卦,它们共有八个:乾 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。这八个经卦 两两相重,就构成了六十四卦,也叫六十四别卦,别卦的上卦称为外卦,下卦称为内卦。八个经卦分别象征八种自然物即:乾为天、坤为地、震为雷、巽为风、艮为山、兑为泽、坎为水、离为火。为了便于记忆六十四个卦,古人以两个经卦的象征物称呼一个别卦,如“天风姤”、“山水蒙”等,如果是两个经卦上下重叠,就称经卦名和象征物。如“坎为水”,“离为火”等。
每个卦象都有它的含义,如“山水蒙”指事物的起始,卦象是山上流出泉水,比喻把握着机会,经过努力,就能水到渠成,取得成功。再如“坎为水”指危险,卦象是两阴夹一阳,犹如一男取两女,两女必争夫,当然会有危险,可见,我们的古人在三千年前,就指出了男人“包二奶”、“找情人”是一桩危险的事。
- 每一卦的组成
“经”中的每一卦,分别是由卦符、卦名、卦辞和爻辞四部分组成,其中爻辞前有“九”或“六”它们称为爻题,阳爻称九,阴爻称六。一卦六爻自下而上,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,九二,九三,九四,九五,上九;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,六二,六三,六四,六五,上六,现以乾卦为例:
卦符为:
卦名为:乾
卦辞为:元、亨、利、贞。
爻辞为:
上九,亢龙有悔。
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
九四,或跃在渊,无咎。
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。
九二,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初九,潜龙勿用。
乾卦以龙为例,指出人处于不同阶段的时候应有不同的处事办法和态度,其卦的哲理是显而易见的。
四《易经》研究的内容及主导思想
《易经》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、十分广大,按传统的说法是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”从目前《易经》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,主要有文字学、考古学、哲学、政治、宗教、人伦、历史、文学、美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天文、数学、物理、生物,还有医学、气功、武术等。从所涉猎的这些内容来看,《易经》对之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。
有大量的依据证明,中国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深受《易经》的影响,甚至有人著书立说提出,中国的汉字就来源于《易经》。
毛主席著名的哲学著作《矛盾论》,其核心观点“矛盾的对立统一”就来源于《易经》太极图中的阴阳互抱,物极必反。
计算机的原理是二进制,发明二进制的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正是从《易经》太极图里的阴阳二性中,推演出二进制的。
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留学法国的刘子华博士,根据《易经》中八卦的对称性原理及其它相关理论,预言太阳糸存在有第十颗行星并命名为“木王星”,同时他还推算出它的速度、密度和离太阳的距离,八十年代这一神奇预言被美国科学家所证实。
一部古老的《易经》,为什么给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这么多联系?如果知道它的主导思想就不难理解了。
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这是《易经》的“宇宙观”。并认为这也是宇宙的法则,天地的法则,人生的法则。《杂卦传》说:“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。是以,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;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;兼三才而两之”。这里的天道、地道、人道都是一致的,都将遵循阴阳无穷变化的规律。人类可以效法的就是天地,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法则,也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则,这就是《易经》的主导思想,它以天地为准则,确立人生规范,也就是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
天是万物生成之根源;地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,《易经》把天地之道作为研究的对象,效仿的榜样,主张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所以,天底下任何学科、任何事物、任何范围,都不能脱离阴阳两性的内在联系,犹如有男就有女,有阳性世界就有阴性世界,有物质就有反物质,这是不易的道理。
几千年来,《易经》的博大精深,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潜心研习,孜孜不倦。虽然硕果磊磊,然而,历代无数的易学家,确没有一个人自诩过读董了《易经》。也许,这正是《易经》的魅力,现在研究《易经》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活动,不仅是我国及许多省市设立有《易经》研究学会,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成立有《易经》研究机构,国家教育部还确定有易学重点研究基地,并出版有《周易》国家级的学术刋物。最近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还编辑了国内首部黄金版《周易》,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国家的领导人,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。同是,每年都有国际性的《易经》研究大会,今年的国际易学大会就在重庆涪陵地区召开,时间在12月中旬。
有三千年历史的《易经》,在当今世界上还能被许多国家所重视,所推崇,实乃中华民族的骄傲,其原由正如国际《易经》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所说:“《周易》是生命的学问,宇宙的真理,文化的智慧,价值的源泉。《周易》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东方的,更是世界的;不仅是古代的,也是现代的,更是未来的。”
二OO二年九月二十五日